“我不要吃饭,我要吃肯德基,呜呜哇哇......”
“好,不哭了,只要你不哭,我们就去吃肯德基......”
生活中这种情形基本每天都在上演,孩子一哭闹,他想要的一切都满足,天上的星星我也摘你!
“肯德基、星星....”作为孩子停止哭泣的工具,,这就是“贿赂”。
贿赂有两种情况:
一是在正确行为发生以前就给奖励。
经典语句:“那就看一集,看完马上去做作业,好吗?”
二是在问题行为发生后,为了制止问题行为而承诺给奖励。
经典语句:“不哭了不哭了,妈妈给你买!”
贿赂为什么可怕?
从父母的角度看,贿赂削弱了父母的权威性。
看了一集动画片,收不住,想再看一集,这是人类的天性。然而扼杀天性中的懒惰与自私,是父母的责任。
当父母放弃了“先苦后甜”的原则,而放任孩子时,孩子并不会感激父母,他只会更崇尚享乐;
当父母为了解决一时的闹心而妥协时,孩子知道主动权在他手里,他能用卖萌或大哭控制父母,得到自己想要的。
贿赂和强化的区别在哪里?
1. 给予奖励的时间点
同样是给老师送礼,如果是在孩子毕业以后送,那一定是单纯地对老师的付出表达感谢;如果是在孩子入学以前送,就有贿赂的意思。
在正确行为之前给予的奖励都是贿赂,那么在正确行为之前的承诺也是贿赂呢?
不是。
●假设老板说:“你这个月要是每天都按时来,月底发200块的全勤奖。”
这不是贿赂,而是一份口头合同。老板通过强调正确行为后的强化物,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假设老板在月初给员工先发了200块,再说:“这个月别迟到哈。”
这就是贿赂。
2. 承诺奖励的原因
在问题行为发生后的承诺是为了停止问题行为;在没有问题行为时的承诺是为了激发正确行为。
并不是所有“你如果…,我就…”的话语都是错的,当然我们有更好的表达方式。
例如:
“你把菜端到厨房去,然后我们开饭。”
“作业做完了吗?做完了好出去玩。”
“先把玩具收好,再去吃零食。”
贿赂就是强化的一种,只不过它强化的是问题行为。
为什么说贿赂是强化的一种?
孩子告诉妈妈想吃冰淇淋,妈妈不买。孩子生气躺地上,妈妈哄他:“快起来,妈妈给你买。”那么下次孩子再想吃冰淇淋,就不会好好告诉妈妈,而是直接往地上躺。
躺地板的行为增多,说明得到了强化。
所以说,父母们一定要坚守底线,采取正确的强化方式,切勿走入误区,以免适得其反。
儿童康复没有所谓的“奇迹”,有的只是日积月累、循序渐进。
家长们在让孩子接受机构专业康复训练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家庭康复的重要性。
相信每一位孩子,都能在不断地训练和努力中获得进步、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