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北校区
0315-5926100
路南校区
15633411900
保定校区
13191766051
尽早联系思达教育,为未来多争取一秒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绿色港口成为转型发展硬支撑

时间:2024-04-23   访问量:1150


4月8日,数据显示:唐山港第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20843万吨,同比增长3.37%,实现首季“开门红”。2023年,唐山港货物吞吐量首超8亿吨,居世界沿海港口第二位。

4月20日,以我市命名的海军唐山舰入列4年来首次“回家”,停靠曹妃甸港区码头。

亮眼的数据、振奋人心的消息,记录的是唐山“向海发展、向海图强”的铿锵足迹。

唐山港口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早期的“京唐港”,到形成“一港三区”的整体格局,唐山港依托丰富自然资源和雄厚工业基础,怀揣“强港梦”不断前进。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大港口建设,持续优化港口和铁路集疏运体系,打造陆海联动枢纽,港口辐射带动、产业聚集、提升港口集疏能力,经济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唐山港不断在世界港口舞台上崭露头角。

智慧港口建设加速跑

在空无一人的唐山港京唐港区25号泊位上,无人驾驶运输车往来穿梭,远程操控的岸桥、场桥精准抓箱、落箱,全部作业井然有序。这是京唐港区智能创新带来的震撼。

走进京唐港区智慧码头控制中心中控室,宽敞明亮的中控室,像个高级“网吧”。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就是智慧管理系统,就像一个“超人”,码头上的每个设备就像一个“手指”或者“脚趾”,码头上分布的上千个感知器件就像“千里眼”和“顺风耳”,远在千里之外也能看得见、听得清;通过这套系统,泊位实现了岸桥、水平运输车、轨道吊的智能化作业,不仅效率提升,运营成本也有所下降。每年节省成本730多万元,操作人员也减少了75%,每万标箱综合能耗也比国家标准先进值还低21%。

装上“智慧大脑”,激活“新动能”。2023年,唐山港全力推进各类型码头智能化改造升级,有序推进智慧港口建设。15个智慧港口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780万元,基于5G技术的集装箱智慧码头创新应用项目、信息安全感知管理平台等一批智慧化项目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新技术、新成果的广泛应用,为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提供了技术支撑。

绿色港口成为转型发展硬支撑

渤海之畔,在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专业煤码头上,乌黑的煤炭随着皮带机滚滚向前,被伸展着“巨臂”的装船机源源不断地装载在靠泊货轮上,每天都有内蒙古、山西等地的煤炭汇聚到此扬帆出海。

国投曹妃甸港是“北煤南运”重要港口,建有5万—15万吨级煤炭泊位10个,年煤炭下水能力1亿吨,是国内最大单体码头项目之一。

记者看到,在吞吐量如此巨大的煤炭港口,港区内干净整洁,岸基智能动力船舶供给系统、封闭式煤炭条形仓、国内最长的单体项目防风抑尘网……“绿色”随处可见。

国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公司投资2亿元,在堆场四周布设了总长度4670米的防风抑尘网,可使粉尘总量在现有环保标准基础上消减80%以上。建设的岸基智能动力船舶供给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为靠泊货轮提供岸电。一艘7万吨的货船停泊24小时,如烧油发电需耗油2吨,花费约2.5万元,使用岸电只需要4000多元。在节约费用的同时,还能减少大气污染排放。

我市把加快绿色港口建设作为转型发展的“硬支撑”, 做好清洁能源的“加法”和节能降耗的“减法”,全面推进集疏港铁路、皮带管廊建设,提升港口清洁运输比例,煤炭集港全部实现公转铁。目前,全港集疏港清洁运输比例达到总量的83.9%。大力发展多式联运,完成多式联运量20.3万标箱。建成58个泊位的岸电,专业化泊位岸电覆盖率达到89%,月均使用岸电超过15万度。国投京唐港和曹妃甸煤二期获评4星级绿色港口。

构建内通外联国际枢纽大港

一个个现代化港口作业的新场景,成就了智慧港口、绿色港口建设新高度,航运枢纽的无限潜能也随之持续迸发。

随着一声响亮的汽笛声,在京唐港区25号泊头上,满载集装箱货物的“兴平”轮即将出发,驶向日本。我市全力推进集装箱运输,建设海上“穿梭巴士”,实现三港四区的互联互通。2023年,唐山港-胡志明港-林查班港国际集装箱航线开通,打通了到东南亚集装箱直航通道,唐山港内外贸集装箱航线达到47条;加密外贸内支线、内外贸同船航线,实现唐山港集装箱通达到全世界。

近年来,唐山港发挥环渤海地区重要综合交通枢纽优势,全港拥有海上货运航线235条,通达欧美、日韩、非洲等近80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对外开放泊位达到82个,建成运营内陆港达55个,开行国际班列线路8条……

一个个码头忙碌运转,一条条航线四通八达,一箱箱货物不断“迁徙”,内畅外联,链接全球,印证着世界第二大港口的崛起。

站在新起点,整装再出发。今年,我市将全力推动唐山港口和海洋经济发展迈向新台阶,全面布局项目建设,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持续优化运输结构,促进港航业高质量发展,畅通陆海联动枢纽,提升内陆港、班列运行质效,推进科技赋能港口,提升平安绿色港口水平,优化港航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创新发展,加速构建内畅外联“大港口”。


上一篇:【思达教育】残障社会组织赋能合作项目|促进残障赋能与融合研讨会暨系列培训

下一篇: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是国家科技奖励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