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是让很多家长都非常头疼的一件事,但有时候,我们也要反思,是不是我们和孩子说的话,他根本就听不懂呢?
听不懂???
很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孩子现在还小,理解力弱,听不懂很正常,只要持续不断的输入,孩子总能听懂的。
按理讲,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是,如果孩子长期听不懂我们的话,孩子对于沟通的尝试也会逐渐减少,长此以往,孩子和我们沟通的动机就会随之消逝。
所以,如何给孩子做好语言的输出,也是一门大学问呢。今天,我们就从4个方面学习如何沟通,让孩子也能听懂我们的话。
1简说
一个方面就是“简说”,也就是简短的说。在保证向孩子大量输出的同时,也要注意我们的输出都是简短扼要的,符合孩子当前的理解能力。
1.简化语言
首先,我们需要对孩子当前的理解水平了然于胸,和孩子的对话要遵循清楚、简单的原则。
如果孩子听不懂我们的话,那就要具体看看我们的对话中包括哪些词性结构,一般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的词性,如果孩子听不懂复杂的话,我们可以把指令变得更简单一些。
如果孩子只能理解语音,那就使用单个词来描述他感兴趣的物品、人和动作。对于有一定理解力的孩子,我们可以使用句子,但不要使用复杂的或含糊的句子。
总之,与孩子沟通要抓住,简单讲,别说那么多“废话”,做有意义的沟通。
2.拆分指令
在让孩子听从指令前,我们先了解复杂的指令分类吧。
▶一步指令。例如“宝宝,把积木递给我”。这是让孩子做一步动作的指令。
▶两步相关性指令。例如:“宝宝,把积木拿过来,放进盒子里”。为什么这两步是相关指令?因为“拿积木过来”和“放进盒子里”有一种特别自然的内在性联系——积木拿过来之后放哪里?
▶两步非相关性指令。例如,在卧室门口有块积木,你希望宝宝去拿,“宝宝,积木拿过来。然后帮妈妈把门关上”。这两步指令之间是没有很自然的联系的,“拿积木”和“关门”没有自然的逻辑联系。
▶多步复杂指令。例如,“宝宝,把积木拿过来,帮妈妈把门关好,积木放进盒子里后,我们穿上鞋子出门去”。
家长们可以回想一下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大部分时候,我们是不是脱口而出的都是“多步复杂指令”?所以,对于不同能力的孩子来说,我们需要选择不同等级的指令,这样才能保证指令的有效性。
如果孩子的能力较弱,那就等孩子完成一项指令,再继续给予下一个指令吧。
3.多一点原则
很多家长疑惑,如果只说孩子能听懂的话,要怎样提升孩子的对话理解能力呢?
其实,这就需要我们在和孩子沟通时,在孩子当前能力水平的基础上,给他加一点点内容。
比如,孩子的理解水平和表达水平都只在单词阶段,他只能说一些常用的名词或动词,这个时候我们给孩子的描述就不要说一堆,因为他不一定能理解。
我们如果采用“多一点原则”,在他当前只能理解一个词语成分的基础上加一个词语成分,就比如说动词加名词的形式,例如“滚”、“滚球”,或者说形容词加名词的形式,“球”、“红色的球”,那么孩子可能就会更容易理解,同时也更容易模仿表达,从而扩展说的更多。
2重复
孩子听不懂的地方,多次重复讲给他听,直到听懂为止,这就是我们干预的二个方向。
2.强调关键词
强调关键词,突出重要的词语,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同时,我们可以用大一点的声音或者使用夸张的语调使其突出。
多次练习后,我们就会知道什么是容易引起孩子注意和反应的。
2.将关键点放在句末
因为孩子容易记住他听到的东西,所以把关键词放在句子的末尾,使他注意到这些词,那么他会更容易回忆起来。
3.使用有趣的词语
有趣的词是非常吸引孩子的,比如像动物的声音“汪汪”、“喵喵”和语气词“哇”、“耶”,都是容易记住和理解的,因为它们与特定的对象、动作和语调模式相关联。
有时候,以一种激动的方式、一遍又一遍地重复同一个词语,也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因为这样描述对孩子来说更有趣。比如把孩子抱起来旋转,说:“飞咯!飞咯!飞咯!”,轻敲着玩具小鼓的时候,说:“咚!咚!咚!”
4.重复对话内容
当孩子听不懂我们的话时,可以让孩子重复一遍,并让孩子给我们解释对话的意思,确保孩子完全理解。
例如,我们跟孩子说:喝完水后,我们就要穿鞋出门去玩了。之后问孩子:“刚才我说了什么?”,等待孩子重复后,再让他去做。
一开始,这样长度的沟通对于孩子可能会有些难度,但随着练习增加,就会有所改善。
3慢说
让孩子听懂对话的背后核心能力之一就是理解力,如果我们对孩子输出的信息过多过急,孩子的理解跟不上,也会出现听不懂的状况噢。
1.在单词及短语间停顿
我们可以在单词之间或者短语之间停顿,给孩子时间来处理他听到的内容,并组织答案进行回复。
为了确保孩子能够理解你说的话,首先按照你通常的方式说出整个句子,然后重复相同的句子时可以采用停顿的方式,使关键词得以突出。
2.保持自然
和孩子对话时,在有趣的同时,还是要尽量保持自然地说话,这样孩子更能理解话语的意思。应避免失去自然的节奏和语调,帮助孩子正确掌握语音。如果你的语调听起来很机械化,没有生气,那么孩子说话也会模仿,说得没有感情。
3.多向孩子提问
小爱上幼儿园回家后问妈妈:你想知道(幼儿园的事情)吗?妈妈对小爱的表现非常意外,连连点头表示愿意。但是小爱却只会不断重复“你想知道吗?”,小爱妈妈才明白,小爱愿意分享,却不知道如何描述,在等待妈妈的提问。
当孩子有动机想去说,却没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候,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表达。如果孩子没办法组织语句来描述具体事物,家长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表达。
4提示
我们都知道,自闭症孩子大多都是视觉思考者,所以在跟孩子对话时,不妨加入一些孩子所擅长的内容,让对话更加顺利吧。
1.视觉提示
对自闭症孩子来说,他耳朵听到的信息,并不一定就能消化理解。这个时候,用一些视觉提示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我们的指令,取得的效果有可能会更好!
时间提示表、流程表、沟通符号等方式,都是提示孩子理解对话的好方法。
2.实物、图片、手势提示
当我们要出门时,可以指指鞋子告诉孩子要穿鞋子,当我们要去孩子喜欢的游乐场时,可以拿出游乐场的照片给孩子看,当我们让孩子喝水时,可以拿起杯子做出“喝”的动作。
显然,如果孩子不理解语言,这样的提示就可以辅助孩子理解我们的话,从而达到目的。
之后,我们也可以逐渐撤出这些提示,看看孩子在没有提示下,是否能明白我们说什么。当孩子能理解时,也就可以用语言对话了。
3.留出反应的时间
当我们表达了孩子可以理解的内容后,不要急于给予孩子任何提示,等等孩子的反应和表现,或许孩子能自己理解我们的对话并做出回应呢。
语言,是所有家长重视的一项能力,也是孩子与世界沟通的一把钥匙。所以,家长应该耐心的教导孩子,让孩子理解语言,享受语言的魅力,就是让孩子灵活运用语言重要的一步。